宁夏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田建文就“十四五”期间宁夏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就等问题答记者问。
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杨兆莲 文/图)10月16日,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宁夏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”第三场“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”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:冬小麦亩产803.41公斤、春小麦773.71公斤、水稻787.28公斤——这三大主粮单产纪录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被接连刷新。这正是宁夏聚焦种业这一农业“芯片”,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生动写照。
五年来,宁夏审定了63个粮油作物新品种,其中宁春系列小麦在全国累计推广1.5亿亩,成为北方春小麦的“当家品种”。不仅主要粮食作物表现亮眼,园艺作物也实现新突破,选育出免埋土葡萄新品系3个,登记西甜瓜、番茄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3个。
在畜牧业方面,滩羊杂交育种实现“两年三胎、平均一胎1.5羔”的重大突破,育成3个滩羊品系。通过生物技术育成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品种“宁科玉28号GX”,展现出科技赋能种业的强大潜力。
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样可圈可点。宁夏创新采用“三步法八种模式”,示范应用新品种、新技术593项,建立核心示范区58万亩,辐射带动697万亩,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元。其中“宁农杞18号”枸杞新品种以710万元成功拍卖,创下全国枸杞品种转化金额新纪录。
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,从种子到产品,宁夏正通过攥紧农业“芯片”,将粮食安全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。